温馨提示

商家信誉良好!

详情描述

兴观群怨:成语是什么意思

兴观群怨:成语是什么意思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“兴观群怨”,语出《诗大序》,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诗歌审美价值观念。这一观念主张诗歌应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,通过诗歌的形式来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,提升读者的审美情趣。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,“兴观群怨”成为了诗歌创作的重要指导思想,影响了无数优秀的诗篇。

“兴”,即诗歌的情感内涵。一首好的诗歌,应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,能触动人心。诗人们通过描绘山水、叙述时事、抒发感慨,将内心的喜怒哀乐融入诗歌之中,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。如白居易的《赋得古原草送别》中“离离原上草,一岁一枯荣。野火烧不尽,春风吹又生。”通过描绘草的生死,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,读来令人感慨万千。

“观”,即诗歌的形式美。诗歌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韵、对仗、辞藻等方面。古代诗人在创作中注重声律和谐,字句工整,追求音韵之美。如李白的《将进酒》中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,奔流到海不复回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,朝如青丝暮成雪。”诗歌对仗工整,音韵优美,读来朗朗上口,给人以美的享受。

“群”,即诗歌的社会功能。诗歌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,也是社会情感的共鸣。一首优秀的诗歌,能够反映时代风貌,传递社会正能量,起到鼓舞人心、凝聚力量的作用。如杜甫的《春望》中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国的深情厚谊,具有很强的社会感染力。

“怨”,即诗歌的批判精神。诗歌不应只是风花雪月的抒发,更应具有批判现实的勇气。诗人们通过诗歌揭露社会黑暗,批判时弊,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慨。如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中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,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通过对豪富生活的描绘,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化堕落。

总之,“兴观群怨”作为一种诗歌审美价值观念,对古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瑰宝,承载着人类情感的共鸣、思想的碰撞和文化的传承。只有遵循“兴观群怨”的创作原则,诗歌才能真正具有艺术魅力,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。